7月4日,广东广雅中学2024级英才班学子们怀揣求知的热情,来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开启“放射性同位素测年原理”为主题科普研学活动。活动内容涵盖前沿科学知识、科研实验实地体验,旨在为中学生提供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探索中学与科研机构融合教育新模式。
首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乐高级工程师为同学们作题为“从地质年代到放射性同位素测年”的科普报告,带领同学们领略地球科学的无穷魅力。他为同学们讲解了什么是地质年代?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地质年代?如何测定岩石的年龄,并用卡通图展示了什么是放射性衰变和同位素质谱测试的原理等知识。随后,在二次离子质谱(SIMS)前处理实验室的张彦强工程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动手制作样品树脂靶:挑选矿物-排布到双面胶-配比树脂-灌入模具-固化-打磨抛光,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感受科学研究的奇妙与严谨。
接着,同学们在张万峰高级工程师、崔泽贤工程师和张乐高级工程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深地过程与战略矿产资源全国重点实验室”的Ar-Ar年代学实验室、离子探针实验室和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实验室。三位老师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这三台仪器的工作原理:样品是如何转变为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又是如何被加速、偏转,最终到达检测器被检测。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意犹未尽,受益匪浅。当同学们在得知嫦娥月壤样品就是在这些实验室的仪器上获得年龄后纷纷惊叹不已。最后,地学与资源科普基地为同学赠送精美的矿物标本——八面体萤石,并鼓励同学们要热爱并保护大自然,保持好奇心,勇于探索自然奥秘。希望此次研学活动赋予同学们无限动能,真正做到了研有所思、学有所得、行有所获。
此次科普研学活动,既是青春的远行,亦是成长的序章,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科学研究、体验科研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更是在同学们心中点亮了探索未知的渴望和追求卓越的种子。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