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香山科学会议第796次:亚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科学和技术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0 作者:科技管理与规划处 李希 来源: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10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申请的第796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亚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科学和技术问题”为主题,主要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生态融合与绿色低碳发展和农业大数据与智慧农业3个会议中心议题,探讨了当前亚热带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最新进展、需求与趋势、面临挑战与对策。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讨论会。

会议由执行主席印遇龙研究员、陈洪松研究员、赵春江研究员、张佳宝研究员、徐明岗教授主持。香山会议办公室主任田永生致欢迎辞。陈洪松对参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和讨论的议题。他指出,我国亚热带地区涉及16个省市(含台湾省),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4,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该区域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是我国传统优势农业主产区,粮食作物产量约占41%(稻谷占比60%以上),猪牛羊肉占比53%,更是油料、蔬果茶、淡水产品主产区。但从1990年代开始,我国南方省份粮食生产地位逐步下降,进入“北粮南调”时代。由于水资源限制和环境压力,我国北方粮食生产潜力有限且气候不稳定性加剧,尤其在当前国际粮食危机加剧的形势下,应重新审视“湖广熟、天下足”,强化南方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但与此同时,区域农业发展面临农业比较效益低、种养结构不协调、种养链条脱节、农业污染严重等严峻挑战,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进一步推进亚热带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陈洪松分作了题为“增碳沃土 筑牢耕地可持续高产根基”和“亚热带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的会议主题评述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康绍忠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春江分作了题为“我国农业节水科技发展态势与未来重点攻关方向”“红壤农田酸化特征与防控战略”“全球生态农业转型探讨—基于功能产品、智慧管理与市场整合”和“智慧农业感知与认知的科学问题”的会议中心议题评述报告。1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本次会议专家学者围绕土壤健康、土地利用重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和智慧农业等科学和技术问题展开了讨论,希冀从大食物观视角为亚热带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同时呼吁需布局以农业生态学为基础的区域性、系统性国家级创新研究平台,在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防治、耕地障碍消减和地力提升、生物育种与生态健康养殖、农牧复合系统构建与绿色低碳种养和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演变与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开展重大科技任务攻关。

据悉,香山科学会议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简称科技部)于1992年倡导发起,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领导和支持下于1993年4月正式创办,相继得到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教育部、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的联合支持。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会议以评述报告、专题报告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

会议执行主席(陈洪松、张佳宝和徐明岗在主持会议(从左到右))

张佳宝作主题评述报告

陈洪松作主题评述报告

康绍忠作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徐明岗作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印遇龙作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赵春江作中心议题评述报告

参会人员合影


附件下载: